正值中共对澳洲红酒发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之际,澳洲智库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题为“中共的胁迫外交”调查报告,揭示中共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升级“胁迫外交”手段,迫使民主国家和跨国公司屈服于中共意愿,并呼吁国际联手,共同反击中共的“胁迫外交”(Coercive Diplomacy)。
中共惯用的八类 “胁迫外交”手段
报告揭示,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共在政治和战略手段上采取不断升级胁迫性措施,构建其定义的核心国家利益,即维护中国(中共国)的稳定、刺激经济发展、维护领土完整和确保大国地位。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亚洲项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表示,习近平希望“利用中国(中共国)的力量,影响它国并建立全球游戏的规则”,以保护和促进中国(中共)的国家利益。
报告称自2018年以来,中共的威胁行动或使用数量有限的战术“急剧升级”。报告将中共胁迫性的外交手段分为八类:任意拘留或处决、对公务旅行的限制、投资限制、贸易限制、旅游限制、民众抵制、对特定公司施加压力及对其它国家发出威胁。
从该报告收集的数据来看,中共用来针对外国政府的最常见的“胁迫外交”手段是对它国发出威胁, 其次是贸易和旅游业限制、公务旅行限制以及任意拘留或处决。
报告披露了2010年至2020年之间,中共胁迫外交的152个案例。其中,有100个案例是针对外国政府,其它52个案例则针对外国公司。
在2010至2020 十年间, 中共向27个国家发出威胁。欧洲、北美、澳洲、新西兰和东亚一直是中共胁迫外交的目标。
其中,澳洲是遭到中共胁迫次数最多的国家,共被威胁17次;其次是加拿大,被威胁10次;再次是美国,共被威胁9次。
报告指出中共的“胁迫外交”旨在惩罚对中共的批评声音,并将重点放在包括部署华为的5G技术、压制新疆少数民族、阻止接待达赖喇嘛以及掩盖对中共病毒(武汉肺炎)大流行的处理等问题上。
企业在中共国开展业务存在高风险
报告说“中国是世界近三分之二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全球经济重要性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报告警示澳洲企业要考虑在中共国开展业务的“高风险”。中共越来越多地、更公开地使用经济报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需要考虑贸易流量、供应链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日益增加的风险。
报告指出,今年4月,莫里森政府认为对病毒爆发的原因和处理进行独立调查,引发中共针对澳洲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
其中包括中国大使成敬业对澳洲发出的经济报复威胁;其次,对澳洲大麦和牛肉进行贸易限制;再次,中共发出对澳旅行和留学警告及判处澳洲毒贩吉尔斯皮(Karm Gillespie)死刑。
去年1月,澳籍华人作家,前中共政府官员杨恒均被捕。8月中旬,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英语频道澳洲籍女主播成蕾在北京被拘留。
如何反击中共的“胁迫外交”
针对中共的胁迫外交,报告敦促五眼联盟国家(澳洲、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采取类似于北约条约第5条的集体经济安全措施,采取更协调的国际反击战略,这样 “更有可能成功地反击” 中共的经济胁迫。
报告提出的具体建议如下:
1. 提高全球对中共“胁迫外交”的意识;
2. 寻求多边协调和联合,共同反击中共的“胁迫外交”;
3. 建立五眼集体经济安全条约;
4. 政府与商业团体更紧密地合作,制定应对中共经济报复的协议;
5. 企业需警惕与中共国做生意和建立经济关系的风险因素。
- 来源: 大纪元2020年09月01日 《澳智库揭中共胁迫外交手段 吁国际联手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