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66岁的权友芝(音译)爬进她居住的地下井- 2013年12月5日, 北京(路透社) |
对此,作者王传言的文章点评说,如果仅仅出现一条此类“井底蜗居”的新闻,那么有可能这只是一起个案。然而,如果同时发现很多这样的“井底蜗居”现象的话,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这样的蜗居之地了。试想,如果人们能够承担每月几百块钱房租的话,纵然地下室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们之所以选择井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免费。
而城市管理者动辄封堵的措施,与广州为了驱赶流浪汉而在大桥底下浇筑的锥状混凝土桩异曲同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城市管理者非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只是看到眼前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问题,只是为了表面的好看而选择了这样的逻辑。试问,将井底居住的人封堵起来,他们难道就不会选择其他免费居住的地方了吗?
作者维扬卧龙的文章说,记者们曝光这些穷人居住的尴尬现状,本意是想引起政府的关注,以便给他们送去关爱,而不是政府一听到这样的所谓“丑闻”曝光,就去抄了他们的家!冰冷的水泥封死的不仅是井口,更是这些交不起房租还想继续在此地谋生人们的生存希望!试想,如果能在家乡讨得一份生活的话,他们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北京讨口饭吃呢?再发达的城市,也是有流浪汉生活的,何必自欺欺人的弄这些,让人感觉这个城市像天堂一样没有穷人呢?
要知道,天堂的美丽并不是高楼大厦,而恰恰是那些温情的关爱才会让人向往,我们国家的管理者为什么就是不明白,非要做这些掩耳盗铃的表面文章呢?记得本月1日《人民日报》的文章还在说:在封建社会,当官做老爷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孙中山提出了人民公仆,但官员是人民公仆,却在中国共产党人这里才变为了现实。
现在底层人民的生活很困难,有人被迫选择住在井下,所谓的“为人民服务”难道就是封井吗?这些住在树上、桥下、井底的人们,就跟那些小鸟、老鼠和蚂蚁一样苟活着,但他们为此并没有抱怨政府,还在顽强地自食其力,拾荒、打工,心里还向往着以后能有个好日子,可是记者一篇报道却让他们转眼就没有了家,这让那这些穷人将来如何生活下去?他们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来源: 法广,2013年 12月 07日)
相关报道:
- 民政部副部长推广“弃婴岛”引民间强烈反弹,民质疑涉摘除器官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