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官媒文章呼吁改革信访制度,维权人士:信访部门是打压人权的一个主力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载文提出,要改革现行的信访制度,健全公开处理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校刊《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发署名杨小军的文章《信访改革应重视的关键词》。文章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或者推动纠纷解决的制度,信访仍有其不足需要改革。由于解决纠纷的最基层党政机关即责任单位,多为信访案件的当事人之一,这种 “法官”和“当事人”集于一身的现象缺乏起码的形式公正。因此在信访实践当中,只有权力之威而没有公理和程序,最终对公众来说还是压而不服。

1951年6月,中国颁布《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强调各级政府应为人民群众做主,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监督政府工作。该文件被视为共产党执政后,建立所谓倾听民声民怨的信访制度雏形。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引述官方2003年的统计显示,当年全国信访数量虽突破1000万件,但实际解决问题的概率却不足千分之二。

四川成都民间组织“天网人权事务中心”负责人黄琦指出,随着近年中国各地截访力度加大,政府公信力及公众的上访信心普遍下降。特别是本应负责检查、监督的信访部门,却日趋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

“目前的信访部门也成为了打压访民基本人权的一个主力部门。民众往往是从基层、到省上、到北京走到了信访部门,但这些信访部门反而很多时候通风报信、甚至把访民通过相关的警务人员或黑保安,交给权力部门押回当地。有些(访民)是被长期关押、有些是被判刑。”

曾主持中国首次针对上访人员专项研究的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曾指出,中国信访体制机构庞杂、人治色彩浓厚。特别是在立案和终结等程序上的不完善,更导致矛盾焦点向上聚集,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事件。《学习时报》的文章认为,强化和健全信访的公开处理机制,让公众有序参与是完善信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京维权律师唐吉田则认为,中国信访制度更多是需要经过司法体系方面的本质性改造:

“‘信访’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它之所以存在,根源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所谓行政也好、司法也好,只不过是统治阶层或者这个党的一个分支机构,本身就没有合法性。所以我觉得,信访不是改革的问题,是整个行政乃至现行的法律机构都需要进行根本改造的问题。因为‘改革’是原本好的东西要更好叫‘改革’,那么原本现实当中它就已经成为维稳急先锋这样的机构或人员,实际上是应该进行改造、进行彻底转型的问题。”

“天网人权事务中心”负责人黄琦也认为,当前在缺乏民主监督的状况下,中国信访制度改革将很难有实际效果,而对公民个体权利的维护更多还取决于公民社会的发展本身:

“现在的信访部门要寄希望于它怎么、怎么进行改革的话,我想它改来改去实际上还是那帮人。对他们的责任监督不到位、民间的监督也没有有效形成起来的话,我想,不管当局是在原地怎样画圈、怎样换旗号,最终对于处置访民问题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觉得,现在民间的崛起还是关键的。只有单独的个体站起来了,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才会有机会让这些民众团结起来。只有千百个普通的民众站出来了,最终才能聚沙成塔,真正汇聚成滔天的巨浪。”

《学习时报》的文章还为信访制度列出了四个改革方向关键词,包括:事清、公正、规则、事了,并强调现行信访制度需要健全公开处理机制的改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2013-04-22)

社会:
轰动一时的北京市历史教师袁腾飞告诉学生说:
中国的教科书属于“秽史”,真实率低于5%,你考完试赶紧把它烧了 !
那么, 从哪儿能看到真实的中国现代史? 从《九评共产党》 !

《九评共产党》电子书官方下载

PDF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_A4.pdf
Chm 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chm

推荐下载:《真实的江泽民》PDF电子书

从谷歌网盘《真实的江泽民》 PDF电子书 (直接点击就可)


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 《九评共产党》“能够如此坚强的、彻底的、不隐讳的在海外揭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 那是真正的爱国的表现,是爱中华民族的表现。”

现居中国国内的历史学家吕加平于2009年12月1日发表了《关于江泽民的‘二奸二假’和政治诈骗问题与要求调查的呼吁》文章, 却被当局在2011年5月判刑十年, 并于2015年2月保外就医。而江泽民的“奸”和“假”只是其全面败坏中国社会的基础而已。《真实的江泽民》让你全面认识江泽民和当代中国及世界现状。

最新新闻:


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