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李光耀新书力挺邓小平六四大屠杀

        近日,有媒体披露与中共关系暧昧的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其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提到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文章称,邓小平当年感谢他支持北京处理六四事件的方式。据了解,李光耀力挺六四的言论已非首次。

邓小平夸李光耀支持六四镇压有功

旺报28日消息指, 一向与中共领导人互动良好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其新书中提及他对中国三代领导人的印象。邓小平感谢新加坡支持北京处理六四事件的方式;江泽民拉着他的手,问他西方国家到底是如何看中国;第三代领导人胡锦涛则不会抓着其他领导人的手。

《明报》报导,李光耀在书中指,因为他会说中文,所以与中共领导人的交流十分顺畅。中国领导人早期对美国及西方世界认知不足,江泽民曾邀请李光耀出席晚宴,与他讨论外界的情况。


书中还披露,1992年1月19日至23日邓小平赴深圳南巡时,《深圳特区报》前社长吴松营在他身边纪录所有谈话。吴松营在新加坡透露,当时邓小平提到李光耀时说:“四小龙中新加坡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对国内出现的问题毫不让步,还支持我们对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的处理。李光耀是有功劳的人。”

李大赞邓名言“杀20万学生保20年稳定”

        89年64事件多次被独裁者当“典范”。已逝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今年2月份电视演讲就以北京武力镇压天安门为例说“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抗议了好几天,中国领导人然后派坦克进入,把学生摧毁、铲除”表明利比亚当局对付抗议者的行动是有必要的。而李光耀为六四屠杀辩护,甚至以此为中共领导人为荣的言论更非首次。

《华尔街日报》社论曾指,多年来,上至官方高层下至邓的家属都在有意回避“六四”事件。就连“六四”主事者李鹏,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公开、私下场合,撇清自己在“六四”血案中的责任。不料,此时却冒出一个不识时务也不识好歹的新加坡强人李光耀,竭力把“六四”天安门血案当作邓小平晚年最大功劳来大讲特讲。

社论指,西方各大媒体都报道了80岁的李光耀于2004年8月中旬在新加坡发表的高度赞扬邓小平用暴力处理天安门事件的话,并直接引用邓小平当时的讲话——“邓曾说,‘如果杀20万学生可以使中国保持一百年稳定,我就杀。”

中国作家、学者伊川为文指出,李光耀是为了给邓小平立记功碑,悄悄把邓当时说的“二十年”改换成了“一百年”。因为在当时大陆各级口头传达的邓小平主张“杀二十万人”的讲话中,邓小平说此话时,是举的印度尼西亚强人苏哈托在1964年屠杀二三十万印尼人以保住政权为例子。苏哈托保住的政权,从六十年代维持到八十年代,恰好是二十年。其专制政权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人民力量”民主运动中崩垮。正是因为苏哈托政权的不得人心,今天中共文献里所有关于邓小平对“六四天安门运动”“采取果断措施”的讲话记录里,都全部删去了邓小平关于“杀二十万人”与“苏哈托”有关的内容。幸好,李光耀“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又把邓小平晚年最见不得光的这段讲话,言之凿凿地向国际社会全盘端出来了。

《人与人权》署名黄韬的作者亦曾评论,虽然早就知道李光耀与中共关系暧昧,在六四等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也知道这位资政以公然否定民主的普世价值而闻名于世。但是当看到李这些赤裸裸的屠夫言论时,还是有点头脑一片空白的感觉。“我震惊的不仅是李光耀的冷血更是他的‘真诚’。当今世界民主、宪政作为普世价值已经深入人心,被全世界认同,尽管某些国家的统治者仍然对极权独裁情有独衷,但他们口头上也要宣称接受民主。在这种情况下,李光耀能坚定不移地站在民主的对立面的确需要非凡的勇气。”

(来源: 看中国记者金晓刚, 2011-12-29)
轰动一时的北京市历史教师袁腾飞告诉学生说:
中国的教科书属于“秽史”,真实率低于5%,你考完试赶紧把它烧了 !
那么, 从哪儿能看到真实的中国现代史? 从《九评共产党》 !

《九评共产党》电子书官方下载

PDF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_A4.pdf
Chm 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chm

推荐下载:《真实的江泽民》PDF电子书

从谷歌网盘《真实的江泽民》 PDF电子书 (直接点击就可)


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 《九评共产党》“能够如此坚强的、彻底的、不隐讳的在海外揭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 那是真正的爱国的表现,是爱中华民族的表现。”

现居中国国内的历史学家吕加平于2009年12月1日发表了《关于江泽民的‘二奸二假’和政治诈骗问题与要求调查的呼吁》文章, 却被当局在2011年5月判刑十年, 并于2015年2月保外就医。而江泽民的“奸”和“假”只是其全面败坏中国社会的基础而已。《真实的江泽民》让你全面认识江泽民和当代中国及世界现状。

最新新闻:


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