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8


《南方日报》社论炮轰中宣部: 让批评找不到出口,让疑问得不到解答,让真相被“给定” (附社论全文)

        中宣部对7.23温州“和谐号”撞车事件报导的封杀,引起了大陆媒体界的愤怒。《南方日报》日前专门发表社评,炮轰中宣部让批评找不到出口,让疑问得不到解答,让真相被“给定”。

中宣部被传无视温家宝“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承诺,要求媒体只能报导温州“7.23”动车事故正面和官方消息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却印发通知,要求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

藉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权威,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8月4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绝不让批评的声音沉没下去》,该文虽然没有直接提及“7.23”事故以及中宣部,但行文明显针对“7.23” 事故及中宣部。

“7.23”事故是从微博上最先传播出来的,在随后的报导中,微博起了很大作用。文章认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媒体的日益发达,事故类报导突破了传统媒体报导的界限,实现了快速、裂变式传播,从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是,媒体报导模式的发达也让一些涉事机构战战兢兢,并通过各种方式予以钳制。比如有时会出现某地发生重大事故,中外媒体迅速云集展开报导,但没过两天,大篇幅的报导突然销声匿迹,一些回应变得官方化、形式化。

《南方日报》认为,出现此类情形多半是涉事机构发力的结果。让批评找不到出口,让疑问得不到解答,让真相被“给定”,以至于出现了公众要求获得真真相的要求。连真相都分成真假,究竟是谁的悲哀?文章说,“把控真相认定权,这是某些涉事机构的惯用招术。”

“7.23”事件发生后,温家宝在7月28日“抱病”赶赴现场举行中外记者会,保证在调查过程中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多家媒体报导,29日晚间9时许,中宣部发出禁令称:“鉴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境内外舆情趋于复杂,各地方媒体包括子报子刊及所属新闻网站对事故相关报导要迅速降温,除正面报导和权威部门发布的动态消息外,不再做任何报导,不发任何评论。”

《南方日报》质疑,为什么仍然有部门不配合、不支持呢?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利益是多元化的,金钱是一种利益,官位又是一种利益。

此前,广州《南方都市报》在7月31日的评论版内,不顾中宣部禁令,仍刊登了多篇温州动车事故的评论文章,其中一篇题为《他妈的“奇迹”!!!》的整版评论,对温州列车事故的处理手法提出批评,但《南方评论周刊》的网上版很快就被删除。有网友称,这是1949年之后,中国媒体首次愤怒到对国家部委公开大骂。

(来源: 大纪元2011年08月08日)



绝不让批评声音沉没下去,公开才是进步的法宝
2011-08-04 08:59   南方日报

网址: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8/04/content_27731385.htm

文章截图
南方日报评论员

        在一些社会广泛关心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办国办发文具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这表明,中央对重大事故的态度是不包庇、不隐瞒,要让社会关心的问题得到正面的回应,而绝对不是让社会上出现的批评声音沉没下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要求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应当说,在一些社会广泛关心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办国办印发的此文件具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这表明,中央对重大事故的态度是不包庇、不隐瞒,要让社会关心的问题得到正面的回应,而绝对不是让社会上出现的批评声音沉没下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媒体的日益发达,事故类报道突破了传统媒体报道的界限,实现了快速、裂变式传播,从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是,媒体报道模式的发达也让一些涉事机构战战兢兢,并通过各种方式予以钳制。比如有时会出现某地发生重大事故,中外媒体迅速云集展开报道,但没过两天,大篇幅的报道突然销声匿迹,一些回应变得官方化、形式化。出现此类情形,多半是涉事机构发力的结果。让批评找不到出口,让疑问得不到解答,让真相被“给定”,以至于出现了公众要求获得真真相的要求。连真相都分成真假,究竟是谁的悲哀?把控真相认定权,这是某些涉事机构的惯用招术,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大伤害。什么是真相认定权?无外乎是阻止媒体报道,自行发布所谓调查结果,且不允许媒体质疑。

这些对媒体进行正当报道的钳制,实际上并不是给政府帮忙,而是给政府添乱。犯了错误,就应当受到惩罚,如果没有受到惩罚,则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某单位曾经被偷盗,但该单位拒绝舆论监督,声称搞内部整顿,整顿的结果是无人被惩罚,无人有过错。然而惩罚来得如此之快,没过几天该单位就因工作人员失误,造成重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失。此类教训比比皆是。他们如此作为,一是心态没摆正,二是媒体的舆论监督还受到很多约束。从心态上来讲,他们可能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习惯于内部人控制,即使是批评,也只能是内部体系里的批评,这个内部就是一个王国。王国之下,岂容他人批评?于是,他们便动用种种手段,阻止各类型报道。中央倡导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已经许多次了,为什么仍然有部门不配合、不支持呢?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利益是多元化的,金钱是一种利益,官位又是一种利益。一些重大事故,即使死了再多人,即使上级领导亲自表态,涉事部门也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应对,其结果是引发社会更多不满。

屏蔽批评不等于这个社会就不存在批评了。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控制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且得不到民意支持。其实,转换应对思路,公开所有可以公开的项目,放下身段,向社会检讨自身错误,社会性批评才会真正平息。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别人说你的错误。把错误说出来,公开错误,错误才能够在社会的监督下日益消弭。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一些错误是正常的。工作要改进,藏着掖着就永远改正不了。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要获得社会的正面认可,就应当敞开心扉,直面公众。

绝不让批评的声音沉没下去。公开,才是进步的真正法宝。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8/04/content_27731385.htm)
轰动一时的北京市历史教师袁腾飞告诉学生说:
中国的教科书属于“秽史”,真实率低于5%,你考完试赶紧把它烧了 !
那么, 从哪儿能看到真实的中国现代史? 从《九评共产党》 !

《九评共产党》电子书官方下载

PDF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_A4.pdf
Chm 格式http://www.epochtimes.com/9pingdownload/9pinggb.chm

推荐下载:《真实的江泽民》PDF电子书

从谷歌网盘《真实的江泽民》 PDF电子书 (直接点击就可)


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 《九评共产党》“能够如此坚强的、彻底的、不隐讳的在海外揭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 那是真正的爱国的表现,是爱中华民族的表现。”

现居中国国内的历史学家吕加平于2009年12月1日发表了《关于江泽民的‘二奸二假’和政治诈骗问题与要求调查的呼吁》文章, 却被当局在2011年5月判刑十年, 并于2015年2月保外就医。而江泽民的“奸”和“假”只是其全面败坏中国社会的基础而已。《真实的江泽民》让你全面认识江泽民和当代中国及世界现状。

最新新闻:


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