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一名作家书写民间的苦难,遭受文字狱的折磨;众访民因此上访喊冤,却遭到残忍虐待。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调查报道专题节目,我是白帆。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针对三门峡库区移民为一名仗义执言的作家喊冤的个案展开调查。
数名来自陕西华阴市的移民代表最近到北京上访,要求官方解除对作家谢朝平的取保候审,并解决三门峡库区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官方因此如临大敌,派人劫持访民,。
访民何化利介绍说,警方对他们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她提到的另外一名访民韩世巧对记者陈述说,在劫持访民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年妇女,她受到了严重的人格的侮辱。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这些访民冒着危险忍受屈辱,为这位作家上访呢,又是什么原因官方对这些农村妇女如临大敌呢?
记者就这些问题试图采访这些妇女所来自的华阴市夫水镇镇党委的魏书记,他否认对访民采取了严厉措施,并表示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记者又采访该镇的镇长谢永锋,他竟然否认曾经有抓人的事情发生。
但是,很多访民和知情人透露,就是这位谢镇长,曾经亲自驾车到河南追捕堵截访民。
一位同情移民有了解情况的的政府官员对记者介绍说,他们上访多次,每次都被这样严厉对待,直到春节期间,官方还对这些访民进行严厉监控。
他还向记者证实,这些上访者所反映的情况是完全真实的。
那么访民为何为这位作家而上访呢,是什么原因官方对这些访民如此严加防范呢?
据调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修建举世闻名的三门峡水库工程,也为了防止黄河中下游亿万居民免受水灾之苦,渭南地区六十万农民响应国家的“一人迁,万人安”以及“迁一家,保万家”的号召,舍弃了祖祖辈辈耕耘的肥沃土地,背井离乡迁徙到宁夏、渭北等不毛之地,他们有的还居无定所,有的先后被政府迫迁八次之多。
几经折腾,家产损失殆尽,常年不得温饱,家中一贫如洗,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他们却基本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2006 年,最高人民法院所属的《方圆法制》杂志记者谢朝平来到库区采访,历经四年,完成一本书《大迁徙》,记载了这些库区移民五十年来的沧桑历程和血泪故事,书以杂志增刊的方式印出来,赠送给移民,移民为自己的苦难得到披露而欣慰,但官方却将出版的《火花》杂志定为非法出版物,作者谢朝平遭到拘禁和羁押。
库区移民因此感到震惊和愤怒,上万人签名按手印,为谢朝平鸣不平,海内外媒体也密切关注,虽然官方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将谢朝平释放,但仍对他进行取保候审,那名了解内情的政府官员解释说,因为谢朝平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因此遭到官方的压制。
谢朝平本人介绍说,他在书中主要反映了库区移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下)
五十多年前,数十万陕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无偿告别了富饶的土地,先后迁徙到宁夏的荒漠、关中的旱塬,这期间很多人九死一生,在不熟悉的偏僻异乡的恶劣生存条件下煎熬。数十年过去了,当年三门峡移民的决策被历史证明是个悲剧性 的错误,预计淹没的三门峡库区根本没有灭顶之灾,而数十年来库区移民蒙受的苦难却几乎灭顶。1985年,在外迁移民多次逃回家乡,移民领袖率领移民多次抗议造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发布了有关三门峡库区移民安置的会议纪要,允许 移民返归故里,但在安置政策上留下了隐患,导致这些流徙多年移民逃出泥潭,却在苦难中继续挣扎。
为了了解移民目前生活情况,记者采访了夫水镇的镇长谢永峰,他表示,目前这些移民生活得很好:(录音)
然而,作家谢朝平经过深入持久的调查发现,五十年来这些移民为三门峡项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因为移民的政策和严重的贪污腐败,目前库区移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中:(录音)
据调查,渭南地方政府在移民安置过程中,严格控制移民返回库区的人数,此外,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将无人愿意耕种的盐碱、沙滩和经常受涝灾的河边地分配给返回的移民,好地则用来出租,此外,部队和农场占踞很多好土地,往往数十 人就占有数万亩乃至更多,将土地以每亩三到六百元发包,牟取暴利。一位当地负责移民事务的官员介绍说,中央的有关安置移民的政策对移民就是不公平的,加上地方各种势力的克扣,风调雨顺时还能勉强糊口,如果遇到天灾旱年,就血本无归,债台高筑,十多年来,很多移民家庭辛苦劳作,却欠债数万元以 上:(录音)
移民韩世巧对记者介绍,他们作为移民,生活非常艰难:(录音)
她表示,他们希望官方解决移民的土地以及补助款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卑微地生活下去:(录音)
据调查,黄河的三门峡水库和长江的三峡水库,一字之差,两地移民所得到的补偿反差很大,三峡移民得到一点五到四点五万元的补偿,得以重建家园,但三门峡的移民很多人仍然无法得到任何补偿。对于三峡移民的遭遇,多名作家曾经披 露,其中有作家冷梦的《黄河大移民》,程远《心迹集》谢朝平的《大迁徙》等书,那么,为何中国官方不能像补偿三峡移民那样补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呢?谢朝平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执政党不愿意承认历史上的一个严重错误:(录音)
一名作家书写民间的苦难,遭受文字狱的折磨;众访民因此上访喊冤,却遭到残忍虐待。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调查报道专题节目,我是白帆。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针对三门峡库区移民为一名仗义执言的作家喊冤的个案展开调查。
数名来自陕西华阴市的移民代表最近到北京上访,要求官方解除对作家谢朝平的取保候审,并解决三门峡库区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官方因此如临大敌,派人劫持访民,。
访民何化利介绍说,警方对他们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她提到的另外一名访民韩世巧对记者陈述说,在劫持访民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年妇女,她受到了严重的人格的侮辱。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这些访民冒着危险忍受屈辱,为这位作家上访呢,又是什么原因官方对这些农村妇女如临大敌呢?
记者就这些问题试图采访这些妇女所来自的华阴市夫水镇镇党委的魏书记,他否认对访民采取了严厉措施,并表示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记者又采访该镇的镇长谢永锋,他竟然否认曾经有抓人的事情发生。
但是,很多访民和知情人透露,就是这位谢镇长,曾经亲自驾车到河南追捕堵截访民。
一位同情移民有了解情况的的政府官员对记者介绍说,他们上访多次,每次都被这样严厉对待,直到春节期间,官方还对这些访民进行严厉监控。
他还向记者证实,这些上访者所反映的情况是完全真实的。
那么访民为何为这位作家而上访呢,是什么原因官方对这些访民如此严加防范呢?
据调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修建举世闻名的三门峡水库工程,也为了防止黄河中下游亿万居民免受水灾之苦,渭南地区六十万农民响应国家的“一人迁,万人安”以及“迁一家,保万家”的号召,舍弃了祖祖辈辈耕耘的肥沃土地,背井离乡迁徙到宁夏、渭北等不毛之地,他们有的还居无定所,有的先后被政府迫迁八次之多。
几经折腾,家产损失殆尽,常年不得温饱,家中一贫如洗,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他们却基本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2006 年,最高人民法院所属的《方圆法制》杂志记者谢朝平来到库区采访,历经四年,完成一本书《大迁徙》,记载了这些库区移民五十年来的沧桑历程和血泪故事,书以杂志增刊的方式印出来,赠送给移民,移民为自己的苦难得到披露而欣慰,但官方却将出版的《火花》杂志定为非法出版物,作者谢朝平遭到拘禁和羁押。
库区移民因此感到震惊和愤怒,上万人签名按手印,为谢朝平鸣不平,海内外媒体也密切关注,虽然官方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将谢朝平释放,但仍对他进行取保候审,那名了解内情的政府官员解释说,因为谢朝平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因此遭到官方的压制。
谢朝平本人介绍说,他在书中主要反映了库区移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下)
五十多年前,数十万陕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无偿告别了富饶的土地,先后迁徙到宁夏的荒漠、关中的旱塬,这期间很多人九死一生,在不熟悉的偏僻异乡的恶劣生存条件下煎熬。数十年过去了,当年三门峡移民的决策被历史证明是个悲剧性 的错误,预计淹没的三门峡库区根本没有灭顶之灾,而数十年来库区移民蒙受的苦难却几乎灭顶。1985年,在外迁移民多次逃回家乡,移民领袖率领移民多次抗议造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发布了有关三门峡库区移民安置的会议纪要,允许 移民返归故里,但在安置政策上留下了隐患,导致这些流徙多年移民逃出泥潭,却在苦难中继续挣扎。
为了了解移民目前生活情况,记者采访了夫水镇的镇长谢永峰,他表示,目前这些移民生活得很好:(录音)
然而,作家谢朝平经过深入持久的调查发现,五十年来这些移民为三门峡项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因为移民的政策和严重的贪污腐败,目前库区移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中:(录音)
据调查,渭南地方政府在移民安置过程中,严格控制移民返回库区的人数,此外,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将无人愿意耕种的盐碱、沙滩和经常受涝灾的河边地分配给返回的移民,好地则用来出租,此外,部队和农场占踞很多好土地,往往数十 人就占有数万亩乃至更多,将土地以每亩三到六百元发包,牟取暴利。一位当地负责移民事务的官员介绍说,中央的有关安置移民的政策对移民就是不公平的,加上地方各种势力的克扣,风调雨顺时还能勉强糊口,如果遇到天灾旱年,就血本无归,债台高筑,十多年来,很多移民家庭辛苦劳作,却欠债数万元以 上:(录音)
移民韩世巧对记者介绍,他们作为移民,生活非常艰难:(录音)
她表示,他们希望官方解决移民的土地以及补助款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卑微地生活下去:(录音)
据调查,黄河的三门峡水库和长江的三峡水库,一字之差,两地移民所得到的补偿反差很大,三峡移民得到一点五到四点五万元的补偿,得以重建家园,但三门峡的移民很多人仍然无法得到任何补偿。对于三峡移民的遭遇,多名作家曾经披 露,其中有作家冷梦的《黄河大移民》,程远《心迹集》谢朝平的《大迁徙》等书,那么,为何中国官方不能像补偿三峡移民那样补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呢?谢朝平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执政党不愿意承认历史上的一个严重错误:(录音)
(来源: 自由亚洲)